混凝土保護層是結構構件中鋼筋外邊緣至構件表麵範圍用於保護鋼筋的混凝土
,簡稱保護層
。在建築物中的作用非常大
。
一
、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共同工作
,充分發揮鋼筋強度
。
混凝土結構中
,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之間良好的粘結性能是它們共同工作的基礎
,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
,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
,並使鋼筋充分發揮自身強度
。
二
、防止鋼筋發生鏽蝕
,保證結構安全性、耐久性
。
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
,容易受蝕生鏽
,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麵減少
,影響結構受力
,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鏽蝕
。
三
、延緩高溫對鋼筋的不利作用
。
混凝土保護層可有效延緩高溫對鋼筋的破壞
,保證鋼筋在規定的耐火極限範圍內不會因受到高溫影響而導致承載能力急劇喪失,為生命
、財產轉移提供寶貴時間
。
但混凝土保護層也不宜過大
,過大的厚度不但不能充分發揮鋼筋的力學性能
,反而會降低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
在建築物建築過程中混凝土保護層的檢測方法是怎樣的呢
?
一
、常見的檢測方法
常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方法有電磁感應法
、剔鑿原位檢測法、雷達檢測法等
,雷達法更適合快速
、大麵積的掃描檢測
,因而在工業及民用建築檢測中用的更多
。
《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784-2013)第9.3.1規定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采用鋼筋探測儀進行檢測並應通過剔鑿原位檢測法進行驗證
。在現場實操中
,通常根據檢測目的
、項目特點和條件等
,可靈活選擇電磁感應法
、剔鑿原位檢測法檢測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
二
、電磁感應法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電磁感應法檢測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按下列步驟進行(以下內容摘自《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JGJ/T 152-2019)第四章):
1
、應根據預掃描結果設定儀器量程範圍
,根據原位實測結果或設計資料設定儀器的鋼筋直徑參數
。沿被測鋼筋軸線選擇相鄰鋼筋影響較小的位置
,在預掃描的基礎上進行掃描探測
,確定鋼筋的準確位置
,將探頭放在與鋼筋軸線重合的檢測麵上讀取保護層厚度檢測值
。
2
、應對同一根鋼筋同一處檢測2次
,讀取的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不大於1mm時
,取二次檢測數據的平均值為保護層厚度值
,精確至1mm
;相差大於1mm時
,該次檢測數據無效
,並應查明原因
,在該處重新進行2次檢測
,仍不符合規定時
,應該更換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進行檢測或采用直接法進行檢測
。
3
、當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小於儀器最小示值時
,應采用在探頭下附加墊塊的方法進行檢測
。墊塊對儀器檢測結果不應產生幹擾
,表麵應光滑平整
,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應大於0.1mm
。墊塊應與探頭緊密接觸
,不得有間隙
。所加墊塊厚度在計算保護層厚度時應予扣除
。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
,應采用直接法進行驗證:
1
、認為相鄰鋼筋對檢測結果有影響
;
2
、鋼筋公稱直徑未知或有異議
;
3
、鋼筋實際根數
、位置與設計有較大偏差
;
4
、鋼筋以及混凝土材質與校準試件有顯著差異
。
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時
,應選取不少於30%的已測鋼筋
,且不應少於7根
,當實際檢測數量小於7根時應全部抽取。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過薄
,鋼筋將會暴露於不良環境中
,繼而導致鋼筋性能降低
,甚至導致構件承載能力降低
,結構失穩等
,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因此
,當發現混凝土結構存在露筋
、鋼筋鏽蝕現象時
,應及時委托專業的檢測鑒定機構,檢測評定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否滿足現行規範及原設計要求
,分析原因
,並評估其對結構安全性
、使用性
、耐久性造成的影響
。